首页 » 行业资讯 » “县域竞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县域竞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6/09/28

“县域竞争”,又称“地方政府竞争”,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县与县之间在土地的利用上展开的竞争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这一观点也被很多经济学家视为“中国经验”,屡试不爽。


 

当然,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如果“县域竞争”当真成立的话,那么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不就只需要进一步刺激县域之间的竞争就行了吗?”

 

这种说法看似很有道理,实则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今县域之间的竞争,究竟激烈到了什么程度?还能不能经得起下一步刺激?

 

 

正文:


 

政府领导就是商场“老总”

 

 

张五常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中用购物商场来比喻县域之间的激烈竞争。

 

一个县可以视作一个庞大的购物商场,由一家企业运营管理,行政首长就是总经理,租用这商场的客户就是投资者。

 

商场租客交一个固定的最低租金(等于投资者付一个固定的地价),加一个分成租金(等于政府收的增值税)。

 

因为有分成,商场的业主会小心地选择租客,多方面给租客提供服务,也正如商场给予有号召力的客户不少优惠条件,县域对有号召力的投资者也提供不少优惠条件。

 

然而,对于县域间的竞争行为,国家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从组织上都没有有效的约束。

 

从法律上看,对于经济运行中的地方行政垄断,目前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还未做出明确的规定,相应的行政执法和司法审查的机制尚不健全,缺少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强有力的约束。

 

所以,目前我国到处都是这样的购物商场,每个商场都是独立经营的,但做的生意却都差不多,你搞旅游我也搞旅游,你弄温泉我也弄温泉,其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区域行政长官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跟高考一样,通道是唯一的,一个国家,一个体系,要攀登金字塔的上层,别无蹊径,只能勇往直前。

 

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行政长官的升迁,乃至终身的政治前途。

 

而地方官员又恰恰实行的是“刚性”工资,它与其赖于生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薪酬与职级直接挂钩,而与其实际工作绩效并无紧密的联系。

 

所以,地方官员要获得更高的薪酬和权利,惟一正当的途径只能是晋升。

 

某地区的一位副局长这样形容当地领导对于经济发展政绩的渴求:“如果能成功引入一个投资50亿元的大项目,我们领导就能往上升一级,即使他少活5年他绝对愿意”。

 

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上层领导便会不惜一切代价,拼命鼓励下面的员工竞争,把团队划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之间对比招商业绩。员工竞争压力很大,“5+2”、“黑+白”的工作制度成了一种常态。

 

压力层层下压,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各级主管经济的官员那么拼命了。

 

 

土地资源是命根子

 

 

经济权力越大,区域竞争越激烈,今天的中国区域竞争的主战场在县(区)一级,因为决定使用土地的权力主要落在县(区)之手。

 

名义上,中国政府是地球上最大的地主,土地以数十年的长约租出,用于产业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等。

 

而对一个地方政府来说,土地资源则是硬指标,是招商引资的弹药库,它意味项目承载空间,产业发展空间,以及巨大的潜在财政收入。

 

在当前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王频出的大背景下,可出让土地面积和指标对一个地方政府尤为宝贵。

 

某招商局长介绍,当地相邻两个区的领导,为几百亩的土地资源争得要打架,上级领导出面调解才平息。其实,不要说几百亩了,就是几十亩都没法谈!他还打了个比喻,县域的土地资源就好比是大户人家兄弟之间分遗产,那可不是小数目,你说能不争吗?

 

 

激烈竞争是把双刃剑

 

区域经济激烈的竞争,充分调动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了各方面资源,某程度上来说,促成了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规模的飞速增长,城市形象的显著提升,营商环境的大幅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县域间的恶性竞争往往使地方政府不考虑成本收益、频繁突破法律法规的限制,只求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做大经济总量;政府间的招商竞争、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这种双重竞争导致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很多苦果还有待消化。

 

9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经济仍旧延续了深度调整的态势,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出现更为显著的下滑,更多县域经济体出现更大幅度的负增长,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选园区,就上园区在线!

专业的园区招商选址平台

Android版下载 App Store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