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华夏幸福版的O2O怎么玩儿?
近些年,面对招商难的困境,各家产业地产大鳄都在不断进行着新的尝试。 但是总体来看,颠覆式的玩家还没有出现,各类酷炫的平台层出不穷,各种服务也是五花八门,但是面对最应被作为核心的“招商“,大伙却往往找不到头绪。 而作为产业地产龙头,最擅长“买买买”的华夏幸福,自然也要寻找新的商机...... 正文: ▼ 在2015年,华夏幸福完成了其自上市以来的首次投资并购——收购苏州火炬创新创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51%的股权,交易价款为4.335亿元, 火炬孵化,起家于江苏,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运营体系,并衍生出了博济科技园、创客邦、OPark创业中国三大业务品牌。 其中,博济科技园作为科技园区专业运营商,目前已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地直接运营了36个“博济“字号科技园园区,获赞誉无数殊荣,在业内名气很大。收购这样一个来自江苏本土的大品牌,无疑为华夏幸福进军长三角增添了几分底气;而顶着首批“国家级创新型孵化器”头衔的创客邦加入华夏幸福,则为其产业投资体系的孵化环节做了完美的补充。 相较而言,O’Park创业中国的加入更有意思。 根据介绍,O’Park创业中国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互联”技术,打造的具有全球视野的综合服务O2O平台,具有O2O招商、社区服务、在线办公、IBS管理、众创空间、福利超市等功能。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招商+集成各种服务的网站 关于这笔并购,华夏幸福宣称是要将“线下的园区运营和创业服务搬到线上”。然而做过园区的人都知道,相比于多了个中间商的所谓“一站式体验”,企业更愿意花点时间自主选择服务商及购物平台,所谓的“服务生态”设想,更多是停留在概念上。 那么华夏幸福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根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O’Park平台的用户超过100万+,联盟园区200+,注册企业 30000+,假如没有水分的话,这将会是个相当大的流量导入...... ▼ 这种想法很快得到了证实。 2016年中旬,华夏幸福再次出手,宣布收购深圳市伙伴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伙伴公司)60%的股权。不同于并购火炬孵化,这次华夏幸福是彻底摆明要奔着提升招商、布局华南、做大平台去了。 伙伴公司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呢?它的官方介绍是这样的: ◆ 全国领先的产业地产O2O招商及运营服务机构,深耕珠三角区域13年; ◆ 2010年起开发产业互联网,成立中工招商网,形成“线下服务+线上招商+园区运营”的O2O模式; ◆ 在深圳、东莞开设了近70家线下服务机构,有近千人的招商团队; ◆ 50多个城市分站,50万注册企业会员,收录10000家产业园; ◆ 2015年落地成交近万单,租约交易额86亿,前30大客户在当地产值超过200亿元。 从模式看,这就有点儿像工业地产版的世联行。 而双方约定的内容,更是非常有趣。 线上 根据要求,2016-2017年期间,伙伴公司需要为华夏幸福推介不少于300个招商项目信息,其中成功招引落地应不少于10个,总签约投资额应不低于10亿元;2018年前述指标上升至500个招商项目信息、25个成功招引项目落地、25亿元总签约投资额;2019年以后,每年递增30%。 线下 3年内,在广州、佛山、中山布局20个线下门店;环北京及长三角区域分别布局20个线下门店;全国重点城市布局50个门店;2017年,通过这些线下路径,为华夏幸福完成800个潜在项目资源,实际落地30个,签约投资额30亿元,2018年起,这些指标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站在招商的角度看,这些约定倒是打开了产业地产O2O的想象空间: 1、华夏幸福与政府的合作中,以新增落地投资额的45%记取产业服务费。以此粗略估算,如果能完成约定的指标,伙伴公司将在今年(2017年)为华夏幸福拿下40亿元的签约投资额,获得政府的产业发展服务费18亿元。 2、按照约定,伙伴公司要在3年内开110家门店。这项任务一旦落实,企业便可以像租写字楼一样,走进沿街的门店,咨询工业地产的选址事宜。当然,不同于链家、我爱我家等传统住宅中介的门庭若市,“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工业地产,其收益能不能平衡掉人员和房屋租金,只能拭目以待了。 ▼ 不管怎么样,产业地产O2O并不容易,即便你背后的金主是华夏幸福。 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